您的位置: 首页 健康知识儿科类详细
儿科类

《儿童保健手册》0-3岁之儿童保健篇

发布时间:2017-10-14 00:00
儿童保健篇
 
要想孩子长得好,请带孩子去儿保
营养发育两手抓,评估筛查很重要
生长监测科学养,宝宝健康全家笑
行为问题从小抓,早教教出乖宝宝
高危宝宝不要怕,康复随访来引导
吞咽进食喂养好,运动功能发育早
语言认知随后到,调皮多动早发现
学习困难找原因,健康成长来护航
 
 
1.为什么要带孩子定期儿童保健?
答:定期儿童保健能够监测儿童生理、心理生长发育情况,对家长进行科学指导,早期发现生长发育偏离,及时给予干预,促进儿童健康发展。
 
2.纯母乳可以喂到几个月?
答:如果母乳充足,宝宝生长发育良好,纯母乳喂养建议喂到6个月。因为母乳能够满足6个月前宝宝的全部营养需求。宝宝出生后,第一口奶一定要吃母乳,4-6个月之后开始添加辅食,继续母乳喂养至2岁及以上。
 
3. 什么时间添加辅食?添什么辅食?
答:通常宝宝到4-6个月,体重达到7kg左右,可以开始逐渐添加辅食。
4-6个月:米汤、米糊、菜泥、果泥
7-9个月:稀饭、面条、饼干、馒头、蛋黄、肉末、肝泥、鱼泥、豆腐、菜末、果泥
10-12个月:肉末、全蛋、烂面烂饭、蔬菜水果
建议:定期由儿保医生根据宝宝的情况,给予个体化的添加指导。
注意:早产儿一定要在儿保医生的指导下添加辅食。
 
4. 母乳喂养过程中如何避免宝宝湿疹?
答:孕前或孕期有食物过敏的妈妈在哺乳期,应对过敏食物,如牛奶、鸡蛋、坚果、鱼虾、等进行单一尝试,如有过敏则应避免食用;有过敏性鼻炎、哮喘等病史的母亲,哺乳期间要尽量避免接触烟雾;尽量少用抗生素和解热镇痛药物。
 
5.“鱼肝油”从什么时候开始添加?添加多少?
答:1) 宝宝(包括纯母乳喂养)出生2周后开始添加维生素D,每天400U(10ug),到≥2岁。 包括食物、阳光照射、维生素D制剂、维生素D强化食品中的维生素D含量。    2) 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双胎儿:出生后即补充维生素D,每天800-1000U(20-25ug),3个月后改为400U(10ug)。
 
6. 宝宝为什么要进行咀嚼训练?
答:1)有利唾液分泌,促进食欲。
2) 使食物磨得比较细碎,提高消化酶活性,促进消化,有利营养吸收。
3) 有助牙齿发育和生长。
4) 有利头面部骨骼、肌肉发育,加快头部血液循环,增加大脑血流量,使脑细胞获得更多的氧气和养分。
5) 充分的咀嚼可以训练口腔、舌头、嘴唇等的协调性和灵活性,提高宝宝发音的清晰程度。
 
7. 如何培养宝宝的进食技能?
答:在给宝宝添加辅食的过程中,
l 4-6月学习用勺子喂食。
l 7-9月训练用敞口杯喝水。
l 10-12月练习用手抓食指状、条状食物。
l 1岁后学习用勺进食、逐渐脱离奶瓶。
l 2岁后应该独立进食。
 
8. 怎样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
答:
l 家长要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l 餐前不吃零食,或剧烈运动。
l 营造良好的进食氛围,不在餐前、餐时训斥宝宝,让宝宝愉快进食。
l 选择天然、新鲜食物,均衡膳食,少糖、淡盐,不加调味品。
l 注意食物、餐具色彩搭配,增加进食兴趣。
l 孩子不爱吃的食物,反复尝试、鼓励,不放弃,不强迫。
l 儿童自己决定进食量,不强行喂食。
l 1-2岁的幼儿应分餐进食,让宝宝自己使用杯碗匙,培养进食能力。
l 固定就餐时间与地点,家长不要追逐喂养,避免边玩边吃边看电视。
 
9.如何养成孩子良好的睡眠习惯?
答:宝宝到3个月左右,会渐渐形成日常作息规律。父母应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1)建立昼夜节律:促使孩子生物钟的形成。白天孩子醒着时,保证有充足的光线,日常的生活噪音和说话声,不需要刻意放轻。晚上入睡前调暗室内光线。夜里照顾孩子时选择暗的夜光灯,用完后关上。
2)固定的睡前程序:如睡觉前给孩子洗澡、换尿裤、按摩、讲故事、喂奶等。如果能坚持,孩子会渐渐明白,做完这一切就该睡觉了。
3)训练孩子自主入睡:孩子有睡意的时候,让他自己入睡。家长可以在一边陪伴、抚摸他、轻轻拍拍他,但不要抱起他、匡睡着。让孩子逐渐养成自己入睡的习惯。
 
10. 从哪些方面来观察宝宝生长发育是否正常?
答:1)体重和身高:
l 通过生长曲线图判断儿童生长水平和生长速度是否正常。
l 2岁以下儿童通过与同样身长儿童的体重参考标准比较得出儿童的匀称度。
l 2岁以上儿童通过BMI值观察匀称度。
2)牙齿:
l 出牙时间:13个月前
l 乳牙数的计算:月龄减4-6颗
l 乳牙出齐时间:2岁半,共20颗
l 换牙时间: 6岁后开始
3)动作发育:
2-3个月:俯卧抬头、竖抱时头可竖立、俯卧可伸出手拿眼前的物品。
4-5个月:抬胸、翻身,全掌抓物,拉住双手从仰卧位到坐位。
6-7个月:独坐,跳跃、下肢蹬、手动作比较准确,有爬行的欲望。
8-9个月:爬行、扶站,由俯卧到仰卧、从仰卧到自己坐起来,手指拿着东西摇动敲打。
10-12个月:熟练爬行,扶走、从坐位站起、手部精细动作发育。
1-3岁:行走进步,大运动协调、精细动作。
4)语言及社会交往:
1个月:对声音有反应,看见人脸时活动减少。
2-3个月:能逗笑,发喉音。
4-6个月:能寻找声源,能认识熟人,对自己名字开始有反应。
7-9个月:无意识的发“baba“‘mama”,尖叫、咿呀学语。
10-12个月:懂得“不“,会做再见,能分清熟人和陌生人,模仿手势,发声音。
12-18月: 能叫人,说简单物品名称,指认图片,理解简单指令。
24月:能说短语;能主动示意大小便;能表达简单需求。
36个月:能说流利句子;能和别人玩互动游戏;知道性别。
 
11.儿童早期教育包括哪些内容?什么时候开始进行?
答:儿童早期教育包括:1)视觉听觉训练、动作训练,促进语言发育。
2)健康饮食习惯、良好睡眠习惯的培养。
3)培养认知能力。
4)良好品德和交往能力的培养。
宝宝满月后即可开始早教训练了。具体到儿童保健专科进行。
 
12. 怎么判断孩子“多动”了?
答:1) 活动过多:手足小动作多,不能安静坐着,在座位上扭来扭去。难以从事安静的活动或游戏。
    2) 注意力不易集中:注意力集中困难、持续时间短、容易分心,常粗心犯错。
    3) 冲动任性:自控力差,不服管束,经常惹是生非。高兴时大喊大叫,不顺心时,容易激怒,好发脾气。
    4) 学习困难:上课不注意听讲,听不清楚教师布置的作业,做作业时,常会遗漏、理解错误等。
    如果孩子出现以上情况,应及时到医院诊断及治疗。
 
13. 哪些情况提示孩子可能有行为发育异常?   
答:宝宝如果出现以下情况:
1)满月后头老往后仰,扶坐时头竖不起来。
2)3个月时俯卧不能抬头;眼睛不能追物;逗引时不会笑或不发音。
3)4个月仍紧握拳,拇指紧贴手掌不能张开;不回应周围的声音。
4)5个月俯卧时前臂不能支撑身体。
5)6个月扶立时尖足,足跟不能落地;不会伸手及抓物;不能扶坐。
6)7个月不能发“ba、ma”音。
7)8个月不能独坐;不能区别生人和熟人等情况。
说明孩子的发育没有达到相应的年龄水平,应该及时到儿童保健科进行诊治。
 
14. 孩子爱吸吮手指正常吗?该怎么办?
答:正常0-4月婴儿会吸吮触碰到唇周的任何物件,这是一种生理反射。7个月时这种情况会增强,8个月达高峰,2岁后逐渐消退,4岁以后再吮手指就可能是行为偏向异常了。孩子在孤独、疲倦、沮丧、思睡、饥饿时发生,分离焦虑、疾病时次数增加。
对吸吮手指不必强行制止,若强行制止会起到相反的作用。对较大儿童采取适当忽视,分散注意力或者不吮手给予表扬和鼓励方式,逐渐消除这一习惯。
 
15. 孤独症的孩子有哪些表现
答:1)喜欢独自玩耍,对父母的多数指令不理睬,不喜欢或不懂得与人互动,目光对视较少等。
2)语言发育落后,较少点头、摇头、手指指物等。
3)可能有爱转圈、按开关、来回奔走、排列物品、反复观看某些天气预报或音乐。
4)部分有感知觉异常,如特别害怕或者喜欢某些声音或图像。
5)约30-50%儿童伴有智力落后。
 
 
附1:定期儿童保健
 
1. 检查时间
满月 检查一次
3、6、8-9、12个月内 各检查一次
1-3周岁 每半年检查一次
学龄前期 每年检查一次
必要时增加检查次数。
 
2. 检查及指导内容:
1)三项指标测量(体重、身长、头围),及相关检查。
2)体格发育、营养状况、心理行为发育评价,并给予个体化指导。
3)指导科学喂养。
4)指导家长形成良好的喂养行为,培养良好生活习惯。
5)五官保健。
6)智力筛查、神经行为筛查。及早发现异常儿童,及早干预。
7)高危儿及行为发育异常、营养性疾病的管理、指导。
8)儿童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
9)早期教育指导和小儿体格锻炼指导。
 
 
附2: 按时预防接种
 
 
儿童计划免疫程序时间表
 
1个月内 乙肝疫苗 (第一针)
卡介苗  
1个月 乙肝疫苗 (第二针)
2个月 脊灰疫苗 (第一针)
3个月 脊灰疫苗 (第二针)
百白破疫苗 (第一针)
4个月 脊灰疫苗 (第三针)
百白破疫苗 (第二针)
5个月 百白破疫苗 (第三针)
6个月 乙肝疫苗 (第三针)
A群流脑疫苗 (第一针)
8个月 麻风(麻疹)疫苗  
乙脑减毒活疫苗* (第一针)
18个月 A群流脑疫苗 (第一针)
甲肝减毒活疫苗#  
18-24个月 百白破疫苗 (第三针)
麻腮风(麻腮、麻疹)疫苗  
2周岁 乙脑减毒活疫苗 (第二针)
3周岁 乙肝疫苗 (加强)
A+C群流脑疫苗 (第一针)
4周岁 脊灰疫苗 (加强)
6周岁 A+C群流脑疫苗 (第二针)
白破疫苗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儿童保健手册》0-3岁之儿童保健篇